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动态
劝阻、书面警告、罚款“三步走”——当城管队员执法垃圾分类
发布日期:2021-07-08 14:27 字体:[ ]

从6月起到今年年底,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开展个人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检查。眼下,各区城管执法队员已深入居住小区(村),在垃圾投放高峰时段开展重点检查。

记者日前随机探访多个小区,发现已有城管队员正在居民小区内执法检查。他们佩戴执法记录仪,手拿记录单,睁大眼睛紧盯居民投放垃圾。而当居民遇到城管队员的检查时,也会配合改正。

▍现场

记录仪全程开 多次违规罚款

早上7点半,正是上班早高峰时间。记者来到东城区新世界家园小区时,居民楼下已经有四位“不速之客”来回走动。他们身着蓝色工作制服,胸前佩戴执法记录仪、手臂里还夹着一本文件夹。记者特别留意到,他们胸前佩戴的执法记录仪,已是亮着红灯的开启状态。

“城管队员来检查了。”正在垃圾桶站值守工作的李大姐,一时也顾不上城管队员的突然驾到,依旧低头忙着工作。“好一段时间了,他们老来检查,检查得可细了,我们都习惯了。”

“来,请把桶盖打开。”一名城管队员对正在工作的李大姐说。

“放心,大家分类都不错。”李大姐回答,居委会、物业公司此前已经有过多次宣传,加上执法队员的多次检查,如今小区垃圾分类比以前进步了不少。

然而,也并非所有居民都能正确做到生活垃圾分类和投放,“有极少数人扔下了就走,个别人还站老远就往桶里投。你说几句他还不愿意,只有我们帮着重新分拣了。”

记者走访了解到,在专项执法检查中,一旦城管队员进入小区执法检查,就会全程打开执法记录仪。

“我们在前期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加大了执法力度和频率。在劝阻和书面警告之外,对多次违法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罚款。”有执法队员对居民表示,专项执法检查中,一定会“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他们现在执法力度挺强的。进了小区,一旦发现有问题,就会当场指导和记录下来,要求居民在现场正确分拣投放。”小区桶站值守的工作人员说。

▍执法

仔细检查桶站 细心中抓重点

上午10点,位于朝阳区的甘露家园小区东院。该小区共有13栋居民楼,设立了6个垃圾桶站,每个桶站有3到4个各类垃圾桶。

“今天情况怎么样?”还未走近垃圾桶,执法队员便打开执法记录仪,并向垃圾分类现场工作人员打招呼。

在现场,每走到一处垃圾桶站跟前,执法队员就会挨个打开垃圾桶盖,近前检查。

“厨余和其他垃圾要分清,有一点儿混杂和残余都不行。”城管队员一边叮嘱,一边表示垃圾桶站周边的清扫和消毒工作也不能放松。“放心吧,我们每天都这么做的。”现场值守的工作人员听到后回应。

目前,八里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实行多班轮流工作制。执法队员每天都会去辖区的小区,尤其是重点时段和重点小区。有执法队员介绍,在每天早晚高峰的时间段,大家一定会出现在小区里。虽然个别桶站因缺少志愿者全时段值守,少数居民有将生活垃圾混投混放的现象,但执法队员都会一一做下记录并跟进处理。同时,针对一些小区展开更多的执法巡查和对物业加强分类管理指导。

“快!去那边看看。”记者走访的当天,新世界家园5号楼下的另一组垃圾桶站吸引了执法队员的关注。“您这分类不对啊,请重新分拣投放。外卖盒你要拿出来,放到其他垃圾这个桶里;瓜果皮你要放到厨余垃圾桶。”

听到志愿者的讲解,一名女士连连表示“不好意思”,并和现场值守人员一起重新分类和投放。新世界家园小区垃圾桶站值守工作人员透露,一般情况下,每天早晚,执法队会派出两名队员进入各个小区巡查。

▍强化

多方协同配合 “大件”快速处置

记者在多个小区现场走访看到,执法队员不仅紧盯小区垃圾桶站的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同时也对大件垃圾的问题进行了快速处理。

随机走访的当天,有小区居民楼下出现了一堆大垃圾,横七竖八地“躺”在绿地上。走近一看,原来是居民装修后卸下的整个洗手台、柜子等大件物品。而这样的情况,很快引起了执法队员的注意。他们立即用执法记录仪和手机采集现场证据,并拨打电话,通知小区物业到现场处理。

几分钟后,物业工作人员就来到了现场。“这个大件垃圾是归物业来管理清运的吧,请立即联系人拉到消纳站。”执法队员告诉物业工作人员,目前是装修季,各类建筑垃圾、大件垃圾都要及时清理。

“以前没有开始垃圾分类的时候,经常见到楼下有家具、马桶等大件垃圾出现,现在城管进入小区检查后,大件垃圾出现得少了,而且很快就能清走。”一名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从自己的感受来看,虽然谁家都有装修、搬家的时候,但总体上看,如今小区里大件垃圾的处理速度和效率更快了。

之所以能够在如此快速的时间内清运处理好大件垃圾,正是依托了“多位一体”的协同配合机制。据了解,在专项执法检查期间,城管执法部门结合了每个辖区的实际,制定下检查计划,注意完善执法队员与社区、物业点对点联系机制,加强社区执法检查力量。同时,也发挥“城管执法进社区”机制作用,依托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志愿者、监督员深化“多位一体”协同配合机制,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处置。

▍提醒

人人自觉行动 别有夜间侥幸

记者发现,如今不论在哪个小区,每当遇到城管队员的执法检查,居民都能在现场配合。一位混投的居民,被执法队员和值桶人员现场劝阻后,连说“抱歉”,并表示下次一定不会再犯。

然而,也有值桶人员说出自己的一个观察感受——个别居民依旧没有自觉,与值桶人员和执法队员玩“躲猫猫”,趁着天黑在夜间混投混放。“白天现在大家总体上挺规矩的,但是架不住晚上啊。一到了晚上,个别人就把生活垃圾混放混投了。”新世界家园小区的值桶人员表示,在值桶和城管队员检查的时间段之外,有个别居民就有这样的侥幸心理,“有时一早来值守,要先把头天晚上混放混投的垃圾重新捋一遍。”

与此同时,也有值守人员透露,有的小区运用科技手段,给垃圾桶站安装了实时监控的摄像头,一旦遇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不正确,就会及时提醒和劝阻。不过,摄像头的功能今后还可以发挥得更大。“自觉的人听到提醒和劝阻,往往就会现场重新分拣投放,但也有个别不自觉的,直接就走了。应该让摄像头发挥出更大作用,也方便我们上门入户宣传做工作。”

“垃圾分类,一时间看起来麻烦,可是长久看,却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有受访居民认为,执法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小区环境要进步,垃圾分类要有更好的社会氛围和效果,最终依托的是个人的自觉行动。如今,在设备和执法都到位的情况下,更依赖于每个人从每一次的分拣和投放做起,踏实践行垃圾分类的绿色理念。(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