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时50分,正值用餐时间,北京密云区石城镇城管综合执法队队员,走进石城村临街饭馆,进行新一轮“三类场所”疫情防控检查。
掀开一家餐馆门帘,除了老板和1名服务员,厅内无人,每张餐桌上倒扣着塑料凳子。“每天按时填写消杀记录”“天暖和了,来往咱们这儿的人多,要有人来,一定要查看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做好信息登记”,执法人员把心里的一本“三关账”叮嘱得详尽。
把好“入门关”、把好“消杀关”、把好“内部管理关”,“这是对‘三类场所’执法检查的硬指标,一个都不能少!”连日来,忙碌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密云区城管执法局副局长刘晓龙,提到“三类场所”的执法工作,言语坚定而严肃。
“三关”具体指什么?刘晓龙介绍,按照市局统一部署,首先要把好“入门关”,执法人员严格督促辖区单位做好门口测温、验码和登记,查验顾客核酸阴性证明,加强对进入人员的宣传引导,正确佩戴口罩,规范张贴“一米线”,避免人员扎堆聚集;其次是要把好消杀关,落实清洁消毒和记录制度,保证室内通风并规范使用集中通风系统;最后要把好内部管理关,加强对员工的健康监测和培训教育,要求员工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上班,做好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
为把好这“三关”,做好首都东北大门“三类场所”的守护者,密云城管系统连日来加大出勤频次,执法检查力度,多轮叠加,精准执法,据统计,自5月5日至17日,全区对“三类场所”共检查2980家次,发现问题117起,其中餐饮2133家,发现问题100起,发现问题都已积极整改。
除了严苛把好“三关”,针对当前暂停堂食服务的要求,城管执法部门督促辖区餐馆严格落实,不得提供店内、店外就餐服务或为店外就餐提供条件。检查执法中发现问题,就地及时劝阻并要求整改,对较为严重问题及时向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移送问题线索,同时综合运用执法公示、曝光通报、案件移送等多种措施手段,形成疫情防控工作执法闭环。(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