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李志强烈士纪念馆 > 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为了让北京更美好 --李志强烈士先进事迹简介

  壮士含憾去,英名传九天。2006年8月11日,海淀区城管监察大队海淀分队副分队长李志强同志在中关村地区联合执法时,遭遇无照商贩暴力抗法,为保护队友,英勇牺牲,年仅37岁。李志强同志的牺牲在城管执法系统以及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李志强同志为革命烈士。
  李志强同志祖籍河北省唐山市,1969年出生于北京。1998年12月调入海淀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工作,历任海淀区城管监察大队万寿路分队科员,门前"三包"组组长;海淀区城管监察大队业务督察一科科员;2006年4月任海淀城管监察大队海淀分队副分队长。
  李志强同志长期工作在城市管理监察的第一线,面对不同的执法对象和执法环境,他讲究工作方法,始终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善于将刚性的法律和人性化的管理巧妙地结合起来,在以理服人的同时也能以情动人,他的这种亲民型、人性化的执法方式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达到了城管队员执法过程中情与法的和谐;李志强同志在长达八年的执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他善于换位思考,对社区居民充满爱心、诚心,在暖心便民活动中为社区居民办了大量好事,许多市民对此交口称赞,他用实际行动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让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李志强同志同时也热爱生活,在家里是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在单位是好党员、好职工、好同事,在社会是好公民、好干部。他为人憨厚、善良、正直、勇敢,在每次外出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时,总是坐在执法车的第一位置,第一个下车,等所有事情都处理完了才最后一个上车,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同事。正是这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生活作风使得李志强同志在群众中拥有极好的口碑,他英勇牺牲后,有数以千计的人自发到灵堂来吊唁,人们怀念这位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的人民好城管。李志强同志是当代城管执法工作者的楷模,是全市五千名城管队员的骄傲,他的事迹是对城管精神的生动阐释,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依法行政 寻求法与情之间的和谐
  李志强同志的一生是不断拼搏、不断奋斗、不断学习的一生,从裕龙大酒店一名服务员成长为城管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而献身的人民公务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李志强同志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电子工业部的机关干部,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从小就树立了爱国奉献的价值观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做人原则,父母的言传身教使他形成了温文尔雅、耐心细致的性格,养成了不断进取、不断提高的学习习惯。从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李志强先后在裕龙大酒店、电子工业部通达电子网络系统公司、海淀区万寿路街道办事处市容所工作过。1998年,年仅30岁的李志强在人生的转折关头,毅然选择了城管这一特殊行业,从此他便与城管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他穿上蓝色制服的那一天起,他就开始从另一个视角来关注这座他曾经再也熟悉不过的北京城。
  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国家交流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的迅速发展,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城市管理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在北京宣武区取得了成功,在此基础上,1998年底试点工作开始扩大到北京的八个城区,志强同志就是这时加入到城管行业中来,成为了城管队伍中的第一批业务骨干。
  当时,作为城市管理的综合行政执法机关,成立时间还不长,执法人员又大多从相关部门抽调过来,所执行的法律法规全部由原行政部门划转过来,不但涉及面广,而且内容庞杂。因此要做到依法行政,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真正的体现执法也是服务,就要求城管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有更强的理解力,能够将各部门划转的比较庞杂的法律法规融会贯通,并贯彻到执法活动中。面对这样的一个工作局面,对于以前并没有从事法律工作的志强同志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在巨大的压力下他并没有灰心,而是一如既往的努力和用心。李志强同志常说"执法首先要懂法",为了提高自身的执法能力,他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执法培训,认真刻苦、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城管职能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记录整理法律学习笔记近百万字,是第一批取得市城管执法局颁发的执法资格证的队员之一。正是在不断的刻苦学习中,志强同志对法规有了系统而又深入的掌握,成了队友身边的"活法典",这也为他从事一线执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志强来到城管分队的最初几年里,他一直负责万寿路地区的"门前三包"工作,但是"门前三包"的管理规定非常难以落实,不仅很多老百姓不理解,还有一些社会单位对此也是颇有微词,城管队员常常面临的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三难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志强同志首先鼓励同事们要耐心、细致地工作,同时还告诉队友处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加大宣传动员的力度,在情和法之间寻找并建立一种平衡,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他自己制作了一些门前三包规定的宣传材料,逐户发放到管片内的每个单位,与他们沟通,提醒他们遵守法规、依法经营是每一家单位应该做到的事情,也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一份自己的贡献,整个经营秩序和环境好了,自己的事业也会相应发达。对于那些多次宣传提醒仍然不遵守规定的单位,他也不是一味的处罚,而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诚心来打动他们。有一个卖水果的商户常常把整箱的水果都堆放在人行便道上,李志强在巡视中看到这种情况,根据门前三包的规定指出商户错误的同时,还亲自动手帮店主将水果往屋里搬,而且还捡最重的搬,在给这名店主当了几次义务"搬运工"之后,这家商户再也没有违反过有关规定,对李自强这位"憨憨"的城管队员充满了钦佩之情。
  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化执法对象,志强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执法任务,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同时也获得了违法相对人的理解与配合,而这也正是城管队员们一直追求的情与法的和谐境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志强为了获得这种和谐,付出了多少时间与精力!
  在李志强负责的万寿路西街有一个16号社区,这个小区属于老旧社区,共有300多户1000多人,而且大部分是流动人口。小区内除了三栋楼以外,其它全是平房,居民私搭乱建成风,管理难度非常大。有一位80多岁的黄大爷将家里的小房建在了防火井上,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小区内居民对此意见很大。李志强得知此事后,立即找到黄大爷,先与老人拉家常,并经常到老人家中问寒问暖,一来二去志强就与老人成了"忘年交"。与老人熟悉之后,志强慢慢地开导老人,晓以利弊,经过反反复复多次做工作,原本说等死了之后再拆房子的黄大爷终于将自家的小房子拆了,黄大爷还说一间小房子换来志强这朋友,值!
  志强花上了几倍于他正常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使这一矛盾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这不仅需要处理事情的能力,同样也需要无私奉献的精神。城市管理工作有它的特殊性,常常面对的执法对象是普通群众,所以城管队员们的执法原则是"宣传在前,教育在中,处罚在后",为了避免激化社会矛盾,城管队员往往在宣传和教育环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这种付出往往被人忽视,有的群众甚至放大城管没收和罚款的环节而对城管执法颇有微词,这给城管人员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个别不法商贩的"一哭二闹三打滚"的过激行为则更是给城管人的执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面对这样的执法环境,志强也产生过困惑,但他没有退缩,更没有以暴制暴。经过深入思考,他认识到这是当前社会转型期间人们对城市管理工作、对依法治市缺乏理解,作为城管人,虽不能全面解决矛盾,但可从我做起,尽力化解矛盾,所以大家最熟悉志强的一句口头禅是"要以理服人",面对形形色色的管理相对人,他总是耐心宣传法律法规,以法服人,同时帮助相对人纠正违法行为,以情感人。也就是因为他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和蔼可亲的良好风范,尊重他人的人格力量,使他无形中化解了许多违法相对人的怨气和不理解,这其中也包括一些"钉子户"。
  今年6月份,志强调到海淀分队没多久,就成功化解了一场危机。当时海淀分队在多次批评教育无果的情况下,暂扣了四辆无照经营的机动车。第二天中午时分,这四位车主召集家人和亲戚共20多人,带着行李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海淀分队。他们一到队里,就把铺盖卷铺在了走廊里,躺倒一大片,把过道堵得严严实实,并开始哭天喊地。这不仅影响了分队正常的工作,还给分队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此时在分队当班的城管队员们纷纷上来劝说,但是效果一直都不明显,这帮人明确表示不拿到车就不走,甚至扬言拿不到车就死在这里。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志强回来了,面对着这种情况,善于抓相对人心理的志强对队员们说:"你们别急,去给他们都倒杯水吧。"志强走到那伙人面前,首先敬了一个礼,然后对他们说我是海淀分队的副队长李志强,大家先别吵了,喝点水听我慢慢说。我能体谅你们生活的艰辛,但是无照经营是法律明文禁止的,况且开无证车辆也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志强站在这群人面前苦口婆心地劝了数个小时,违法相对人被他的真诚所打动,也为他的不卑不亢所折服,最终放弃了无理纠缠,而这时的时钟已经指向了深夜十二点,李志强在这一天的执法日记上写下了五个字:"今天真充实"。
  志强始终以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办人情案、不办关系案、不办情绪案。志强同志常常说:"作为一名执法队员,头顶国徽,面对的是广大群众,就要按国家的法律法规给老百姓办正确的事"。志强所在的管区面积大、居民多,而且各种社会需求也很大,这对商户来说可谓是商机无限,尤其是辖区内为了2008年奥运会兴建的五棵松奥运会场的开工更是带动了很多商机,当然也勾起了一些心存贪念的商户的歪念头。有一家经营钢材的公司在自己上门推销遭到施工单位拒绝后,就把歪念头投向了负责这一带的城管队员李志强身上。他们先是通过电话探听志强同志的口风,在遭到志强同志严厉拒绝后还不死心。这家公司的人就干脆直接来到万寿路分队找李志强。 他们关上志强办公室的门,拿出一叠厚厚的人民币放到志强的桌上,并表示这只是小意思,在志强帮他们与施工单位搭上关系,为他们的产品打开销路以后,还可以给志强一大笔回扣。但志强同志义正辞严地回绝了他们,志强同志还严肃地对他们说,我是一名人民公务员,我绝对不会做上对不起党,下对不起百姓的事,我要对自己的良心负责,你们请回吧!最后这些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在城管工作的8年中,志强同志拒绝过无数次吃请,拒收过无数次礼物,始终保持一名城管工作者应有的清廉作风。
  在志强的心中,城管工作是高尚而又神圣的,因为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中,城管所从事的事业就是要推动城市文明的发展,维护城市环境的和谐,为城市发展保驾护航。 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志强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创新,勇于付出。
  执法为民 探求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和谐
  2006年8月17日上午9时,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告别室内,3000余人参加了李志强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前来送别的人群中,许多人都泪流满面,悲伤不已。许多社区居民、合法商户都自发前来送行,甚至还有一些曾经被志强处罚过的商户也自发来向他致敬,这其中就有翠微南里36号红番茄餐厅的经理李美玲。在和志强认识的七年里,她虽然也受过志强的很多批评甚至还曾经被志强罚过款,但在她的心中志强并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执法者,更是一个真心为民的服务者,一个值得信赖的好朋友。正是在志强的指点和建议下,饭店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生意越来越红火。
  在城管的八年中,志强这种深入基层,真心实意替老百姓着想、为百姓办实事的人民公务员形象深深印在了老百姓的心里。在志强工作过的万寿路、中关村,很多居民都对城管中那个带着眼镜的"大个子李"印象很深,因为他经常出现在居民矛盾最尖锐的地方而又能奇迹般的化解矛盾。
  位于万寿路西街4号的某饭店从经营之日起,就将后厨的油烟直接排放到复兴路61号院内,给院内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便。尤其是与饭店相邻的住户,一年四季都不敢开窗户,家家玻璃上都有一层厚厚的油垢。而在距饭店排风口不到一米的地方有几根电线从那经过,长时间的烟熏让电线也被厚厚的油垢所包围,给线路造成了隐患。院内居民多次跟经营方交涉,但是一直没有结果。无奈之下,居委会负责人找到城管分队请求帮助解决。接到投诉后,李志强立即带着其他队员赶到现场,向饭店转达了居民们的意见。此后多次与饭店经理和该房产权负责人进行协调,最后经营方不仅改装了排风装置及排烟方向,而且还把电线上的油垢也进行了彻底的清理,消除了安全隐患。
  李志强同志在日常执法工作中时刻把群众放在心里,他善于换位思考,总是以管理相对人的身份来看待城管工作,又以城管人的身份看待管理相对人的处境,在处理矛盾的时候,他不是将责任一味地推向对方,而是在充分考虑对方难处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以便达到双赢的效果。
  2001年是北京开展扫雪铲冰第一年,而李志强所负责的管区,是国家部委机关和国家领导人的居住区,不仅地理位置很重要,而且单位很多,协调起来非常困难。为了督促落实门前三包管理规定,志强一方面多方协调,一方面带头走到街头铲冰,但是扫雪铲冰的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从第二年春天开始,李志强就利用各种机会与管区里各单位的负责人建立了"联系机制",等到冬天一下雪,他就开始启动"联系机制",打电话、跑单位,最终他用自己的耐心、执着和热情化解了各种冷嘲热讽和无动于衷的拒绝。驻区部队响应了,机关部委也行动起来了,三包单位感动了,这一地区铲冰扫雪工作自此以后一直都做的很好。
  志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誓言,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单位和社会的肯定。志强由于在岗位上的突出表现,曾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获区级嘉奖一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共建万寿路甲15号文明样板地区活动的"先进个人"。在他从事城管工作的八年间,办理过上千件案件,没有一个当事人提起过诉讼,相反却收到了三十多件锦旗和表扬信。他制作的案卷在市局抽查中多次被评为优秀,他本人也多次被大队评为执法能手。
  志强在城管队伍的八年也是北京城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八年。在这八年间,北京城管逐步积累经验,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手段。2005年,为了进一步促进城管和社区居民之间的和谐关系,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在18个区县、2291个社区大力开展了以"进社区,办实事"为主要内容的"暖心便民活动"。李志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通过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塑造了城管"便民、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他当时所负责的万寿路西街有一个8号社区,该社区屡禁不止的小广告让城管队员们头疼不已,志强同志下决心要彻底解决该社区小广告满天飞的现象,经过深入走访,了解到小区周边商家很多,商家没有发布信息的场所,而居民也有掌握商场促销信息的需求。为此,志强同志主动牵头,多次组织社区、街道召开协调会和现场会,最后在社区里设立了多块信息栏,不仅杜绝了小广告到处乱贴、乱发的不良现象,而且还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需要,便利了大家的生活。此后该社区的居民都记住了这位处处为民着想的"大个子李"。
  志强同志在工作中不仅为整个社区办了很多好事,还为社区面临实际困难的个别居民办了很多实事。在万寿路分队辖区内的朱各庄一号院一层住着一位莫老先生,十几年前,他家阳台南侧建起了一个自行车棚,车棚离他家阳台只有一米远,正好将光线牢牢遮住,从此他家就如同生活在无窗的地下室一样,大白天也要开灯。他曾多次找过很多部门,但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一气之下,老先生只好移居他处。去年由于家中出现变故,老先生不得已又搬回朱各庄一号院来住,但看着依然昏暗的屋子,老先生的心里很是郁闷。李自强得知后,立即到莫老先生家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并走访了很多居民听取他们的意见。李志强和队友们先后多次与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派出所以及一些居民代表召开协调会,最后大家同意将遮挡莫老先生家阳光的部分车棚拆除,余下的正常使用,不仅照顾到了居民存车的需要,还从根本上解决了莫老先生家长期存在的采光问题。莫老先生站在陡然亮堂起来的屋里,热泪盈眶地对李志强说:"城管真是亲人啊,我这屋子十几年没见阳光了,今天终于亮堂了,我太感谢你们了。"听到莫老先生的话,志强同志憨然一笑,说道:"大爷,我们城管就是政府派来给老百姓解决困难、办实事的,以后您老有什么难事尽管来找我们。"
  在多年的城管执法工作中,志强同志深深知道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最核心的价值取向,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而当前城管工作的执法领域则是诸多社会矛盾的聚集点、各类社会利益的冲突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城管执法者稍有不慎就很容易激化矛盾,进而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所以志强同志无论是作为城管队伍中普通的一员,还是中层的领导者,他在执法理念上都特别注重人性化执法,并切实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想,我有所为"的执法承诺,真正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与人为善   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志强在城管工作的八年间,给大家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几个第一:每天上班,志强总是第一个到单位,打水、拖地、擦桌子;而下班又是最后一个走,关窗、关灯、锁门,这些都是他每天必做的事;外出执法时,志强总是第一个下车,最后一个上车,永远把危险留给自己;在每次吃饭时,他总是倒数第一个去打饭,把好饭好菜都留给别人;这些第一在平日里是那么平常,然而今天志强的突然离去,才让身边的人们感觉到志强这数十年来始终如一的弥足珍贵。志强远去了,但他的憨厚、善良、正直以及勇敢却永远留在了世人的心中。
  对家人尤其是年幼的女儿来说,志强的憨厚与善良无时无刻不陪伴着他们,温暖着他们。志强工作繁忙,但他总是尽力地给予家人更多的关爱。只要一回到家里,志强总是抢着做家务,总是把老母亲和妻子"赶"出厨房,自己亲自动手为家人做上一顿"爱心餐"。女儿可以说是志强的掌上明珠,但志强并不是一味地溺爱孩子,而是用自己博大的胸怀来教育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什么爱心,什么是大爱无边。北京动物园发生游客用硫酸泼熊的事件后,志强和爱人一起带着女儿前往动物园去看望那只受伤的熊。志强还告诉女儿:"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并保护他们,让他们和人类能够和谐地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园中" 。
  在一个冬天的傍晚,寒风凛冽,满天飘着大雪,志强的父亲从外面回来说,看见一个盲人带着两个衣服单薄的小女孩露宿在玉渊潭桥下,非常可怜。志强听完立即放下手中的书,和女儿一起从家中找了一些棉衣和食物,然后父女俩顶着寒风,步行到玉渊潭桥下,为那三个流浪街头的人送去了御寒的棉衣和充饥的食物。在回家的路上,女儿牵着志强的手,仰着冻得红通通的小脸,开心地对他说:"爸爸,我今天帮助了别人真开心。"此后每当志强给自己资助的那四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寄钱时,女儿总会大方地拿出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对女儿来说做一个像爸爸那样的人是非常快乐的。
  然而,志强平时与女儿一起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因为他的工作实在太忙了。目前城管负责着13个方面,287项法律法规的行政执法任务,小到一处无照经营、露天烧烤,大到一片违法建设、施工现场,不但每天要超强度工作,而且存在着非常大的执法难度,暴力抗法事件经常出现,就是这样辛苦的工作却还得不到部分群众的理解,欠下父女妻儿太多情谊,而且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城管工作的标准越来越高,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执法环境却越来越复杂,所以每个城管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作为队里领导的志强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不论对家人还是对亲密合作的队友都非常关心,力图为大家创造一个和谐的团队环境,让大家能够工作和生活得尽量舒心些。
  平日组里哪个队员病了,他总是嘘寒问暖,亲切关怀;哪个队员家里有事了,他也是全力帮助,不计得失。逢年过节,他总是自己掏钱请组员们聚一聚,交流感情,沟通工作、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并尽力给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志强身边的同事常常能被他的憨厚和善良深深打动。督察一科的老杜虽然和志强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但是二人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一次在聊天中他们发现两人的农历生日竟然是同一天,事情过后,老杜也就没往心里去,不久志强也离开了督察一科去了海淀分队,可后来在老杜生日那天却意外地收到了志强发来的短信:老杜,祝你生日快乐!短短的一句祝福,给老杜带来了欣喜和深深的感动,如今化作无尽的思念……
  在海淀分队指导员白燕的手机上至今还保存着8月11日下午3点20分她与李志强的一个通话记录,当时外出执行任务的志强依旧心系队员,临行前不忘给主管分队队员生活的指导员白燕打个电话,告诉她有几个队员宿舍的灯坏了,要尽快修好。这次通话成了志强与白燕的最后一次通话,但志强对同志的关心和爱护却永远留在了大家的心中。
  志强同志在自己平凡但不简单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地付出着,不仅做到了"日常工作看得出来",还做到了"生死关头豁得出来"。在执法的过程中,志强曾多次挺身而出保护过战友,8月11号在歹徒挥刀奔向战友的时候,志强再次站了出来,这一次为了挽救战友的生命,年仅37岁的志强无怨无悔地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
  8月11日对北京海淀分队副队长宋成栋来说将是今生都无法忘却的一天。事发当天,宋成栋和李志强正和队员们在中关村地区进行环境整治,下午4点执法工作已近结束,志强同往常一样习惯性的站在最后看着队员们上车,恰在此时一个手持利刃的人向老宋的背后走去,这时负责垫后的志强一边警觉的叫道:"老宋,注意后面那个人",一边向那个人追去。没想到歹徒突然回头一击,凶残地把匕首插进志强的喉管里,然后迅速逃走。这一切令在场的人措手不及。此时听到战友呼声的老宋在回头的那一瞬间看到的却是战友喷涌四射的鲜血和缓缓向后倒去的身躯。宋成栋来不及思考就朝志强奔去,一手托住志强的背,一手捂住志强的伤口,志强的鲜血很快就染透了老宋的衬衫。战友们迅速把浑身是血的战友抱上了临时拦截的面包车内,面包车快速向医院驶去,但由于伤势过重,一个多小时的抢救没能挽回志强的生命……志强就这样离开了他挚爱的工作、亲爱的战友。志强曾经说过"当城管队员就要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志强真的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用鲜血捍卫了城管执法工作。
  志强牺牲后社会各界都广泛关注,而城管工作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看望志强的家人时说,非常感谢全市5000名城管工作者为加强城市管理、整治城市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所做出的贡献。
  志强,安息吧!因为你为之献出生命的事业正在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而作为你的战友,我们会把对你的无限哀思化为无穷的动力,用更加辉煌的业绩来告慰你的英魂。
  志强,安息吧!为了让明天的北京更美好,我们将踏着你的足迹,继续做好城管执法工作,让文明与和谐充溢在北京的每一个市民心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