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可以说,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既是“主题教育”的重要目的,也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要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以满腔热忱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统一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牢固树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基本价值理念,不断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克服解决实际中存在的“地方主义”“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劳民伤财等从根本上损害人民根本利益和党的权威的形形色色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多个场合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中央看一个地方工作得怎么样,不会仅仅看生产总值增长率,而是要看全面工作,看解决自身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已有的部署和规划,只要是科学的、切合新的实践要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就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一茬接着一茬干。
坚持群众路线制度化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锤炼党性的具体实践,也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过程。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质和独特优势就在于社会主义民主并不局限于民主选举和政治民主的领域,而是贯穿于党执政的全过程,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党的群众路线所决定的。因此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民主之路,牢牢把握和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独特优势,不断发展完善我国协商民主,实现党的群众路线制度化。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各种方式、在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同群众进行协商。要完善基层组织联系群众制度,加强议事协商,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工作,保证人民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务。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建立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解决执政中存在的各种偏差,就是要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
坚持党的自我革命
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对权力的监督。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自我革命,必须探索出一条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的有效路径,这关乎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关乎我们能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体现的是党的自我革命,其实现也有赖于党的自我革命。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对照检视出来的问题进行党性分析,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着力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抓好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敢于动真碰硬,务求取得实效。
各级领导干部是否“敢于动真碰硬”关键在于能否制定出真正具有约束力的制度,减少政府执政的任性。长期以来,我们制定的不少制度规定流于形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本身不科学,脱离实际、没有可行性,有的规定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有的只有要求没有问责、刚性约束力不够,还有的规定交叉重复甚至文件打架。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抓住制度建设的实质,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防止制度形式化、虚化、空转等弊病。只有制定出真正可以执行的制度,督促掌握公权力的部门、组织、个人强化法治思维,严格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决不允许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才能真正实现“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做好完善机制、建章立制的工作,防止问题反弹。
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
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既要坚守党性,又要具备执政能力。人民群众既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参与者,又是主要的评判者。领导干部执政怎么样,不能自说自话自我感觉良好,封闭考核管理,而是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这一基本政治关系,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提升政治能力,真正把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与地方发展实际、人民群众具体利益诉求统一起来,并在执政实践中加以贯彻落实,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取得新突破。具体来说,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民主执政的能力,在发展协商民主中实现党的领导、公共政策制定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真正做到协商就要真协商,真协商就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来决定和调整我们的决策和工作,从制度上保障协商成果落地,使我们的决策和工作更好顺乎民意、合乎实际。二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依法执政能力,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不断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政府职能,为依法执政创造体制机制方面的条件。三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传统,不断提升调查研究能力,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