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权威解读
破形式主义之弊 减基层工作之负
发布日期:2024-04-10 08:22 字体:[ ]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农村基层减负情况时指出,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继续把这项工作抓下去。为基层减负,是党中央专门部署推动的重要工作,是各级各部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实践。为基层减负工作从建立到发展、从抓点到带面,催生了工作作风之变、干群关系之变、思想观念之变,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进行自我革命的有力抓手。

基层负担问题,说到根源上,还是形式主义作祟。个别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重显绩不重潜绩,重包装不重实效,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甚至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甩包袱,不仅靡费国家资财,更有碍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虚花结不出实果,花枪敌不过真枪。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工作纪律中增写了随意决策、机械执行,搞文山会海,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等行为的处分规定。所有的指向,就是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不在担当作为中“伪忙碌”,不在真抓实干中“假努力”,脚踏实地做实事、谋实效、务实功,以工作效率论英雄,以工作实绩论成败。

“深入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基石”,也是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黏合剂”。如果基层干部被“写不完的材料,开不完的会议、填不完的表格、迎不完的检查”等形式主义捆住手脚,终日陷于“天天在基层,却没空下基层”的困局无法挣脱,天长日久,必然会对党群干群关系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伤害的是群众感情,损害的是党的执政根基。基层减负就是要变“群里吼”为“实地走”,将基层干部从办公桌前解放到田间地头,与人民群众“双向奔赴”,在接地气、沾土气中切身体悟基层所期、群众所盼,更好发挥“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职能。归根结底,为基层干部“松绑”所释放的“红利”,必须转化为人民群众更加充盈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基层工作琐碎复杂、千头万绪,尤其是对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来说,发展任务繁重、民生诉求多元,时刻呼唤基层干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真抓实干。越是在担子重的时候,越要爱护“挑担人”。基层减负,就是要帮助基层干部走出越干越怕、越干越累、越干越浮的迷茫,全方位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对基层干部应多一些严管厚爱、少一些求全责备;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多一些强基赋能,少一些推诿甩锅。要认真执行市委《关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的若干措施》,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在为干部干事创业划清底线红线的同时,健全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让广大基层干部放开手脚闯、卸下包袱干。当然,减负不等于躺平,不能“歪嘴和尚念歪经”,把减负当成工作“减速”“减质”乃至“减责”的“挡箭牌”,对于在基层工作中出现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应予以严肃问责。

基层减负千万条,抓好落实第一条。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执行《北京市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十六条措施(试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减负成果转化为求真务实的好作风、为民造福的真业绩、干事创业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