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2022年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意见
字体:[ ]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北京冬奥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化首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改革、队伍建设展现新形象、执法水平实现新提升的重要之年。为深入推进城市环境治理工作任务,持续强化队伍管理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现就做好2022年全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及市城市管理委工作要求,树立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强化“一个系统、一支队伍、一个标准”理念,坚持政治建队、规范治队、教育强队、作风正队、科技兴队的原则,按照“打基础、强基层,补短板、促提升,抓落实、见成效”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动队伍管理水平取得新提升、综合执法效能得到新提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工作任务

全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要适应体制改革新形势和新要求,以保障党的二十大和冬奥会、冬残奥会为主线,坚持全面统筹、系统推进、突出重点、问题导向、精细执法,深入抓好综合执法和队伍管理工作。重点开展“五大行动”:

(一)以服务“国之大者”为牵引,开展重大活动执法服务保障行动

牢固树立“首都无小事、事事连政治”意识,心系“国之大者”,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保障机制,高标准做好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执法服务保障工作。

1.全力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保障。以“五区、四线、三周边”为重点,开展全方位排查整治,精益求精地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环境秩序保障工作。冬奥期间,科学调配执法力量,根据重点区域保障任务需要,适时启动机关干部支援一线、跨区域支援机制。严格落实市容环境秩序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对涉奥地区周边发生的环境秩序类问题,第一时间处置,发生紧急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上报,确保做到响应迅速、处置及时、保障到位。

2.突出做好重大政治活动保障。聚焦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等重大活动,围绕政治中心区、长安街及延长线、代表驻地、会场周边、途经路线等会议活动涉及的重点区域,结合群众举报、媒体曝光、日常巡查等情况,全面梳理排查,开展多轮次整治行动,先期整治环境秩序、市容景观、市政公用三类突出问题,消除城市运行安全隐患。会议活动期间,全面启动保障机制,坚持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对活动涉及区域实现无缝隙巡控,确保环境整洁优美、安全有序。

(二)以提升市民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开展城市环境和运行突出问题攻坚行动

坚持人民至上,贯彻落实《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统筹推进城市环境整治工作,主动治理市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城市环境秩序整体提升。

3.护航城市运行安全。以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全力排查、解决影响城市运行安全的隐患问题,维护好市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深入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供应、使用燃气行为,继续推进液化石油气非居民用户全覆盖检查,压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及时整改和消除燃气安全隐患。健全石油天然气管道、电力设施、燃气热力管网保护执法工作机制,坚持打防并重,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落细巡查管护责任;对野蛮施工破坏地下管线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用足用好联合惩戒手段,保护好城市运行的生命线。

4.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落实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坚持防范在先,把握好重大活动、重要节日、重点区域等关键节点和环节,强化指挥调度、会商研究、督察督导、执法提示等工作措施,科学、精准、有效地做好商务楼宇、商场超市、餐馆食堂“三类场所”疫情防控执法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大执法公示、主动曝光、问题移送工作力度,督促责任主体严格落实防控责任,提升执法效果,筑牢首都疫情防线。

5.深化市容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常态化开展占道经营整治,巩固整治成果,深化与公安、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勤联动,紧盯举报高发点位和举报量突出的街乡镇,持续保持全市“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进“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既有违建的拆除力度,保持对新生违建“零容忍”。盯紧“关键小事”,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工作,在强化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等全环节执法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城管执法精准进社区”个人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紧盯垃圾投放高峰时间,加大处罚力度和曝光力度,推动个人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开展非法小广告及违规户外广告、牌匾标识、外语标识整治行动,强化协同共治、全链条执法、停机警示、清扫保洁、舆论宣传等措施,打造视觉清朗的城市公共空间。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园林绿化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查处侵占绿地、损害古树名木、不文明游园等季节性违法问题。开展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专项治理和示范街(片区)创建活动,动员社会单位主动履职,打通城市清洁“最后一公里”。

6.强化环境污染治理。深化“一微克”行动,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严格落实施工工地“六个百分之百”要求,深入治理施工扬尘、渣土车泄露遗撒等违法行为,综合运用好视频巡查、联合督导、联动惩戒等措施,进一步提高非现场检查执法水平;加大露天烧烤、露天焚烧的治理力度,坚持事前管控、动态管理、联勤联动等工作机制,努力做到未乱先治;持续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点强化秸秆、落叶、垃圾禁烧管控,实现对高发区域、重复举报的重点监管。积极开展施工噪音污染防治行动,紧盯群众举报高发点位,以住宅、医院、学校周边的施工工地为突破口,加大未经批准夜间施工扰民行为的执法处罚力度,全力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

7.突出重点区域治理。持续加强首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环境秩序整治工作,以天安门周边、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周边为重点,完善日常巡查盯守和综合整治长效机制,为各项政务活动提供整洁、有序的环境秩序。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做好维护类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实现三年行动全面收官。针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老旧小区等薄弱地区,紧盯私装地桩地锁、堆物堆料、违法建设、非法小广告等市民群众反映的高发问题,持续加大执法力度,着力改善群众身边环境。以学校、医院、景区、商圈等地区为重点,加强停车管理、非法运营整治工作,改善周边交通秩序。持续加大对交界地区重点点位整治力度,形成长效化管控机制。

(三)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开展大数据赋能执法提升行动

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创新应用,优化执法流程,完善工作机制,丰富应用场景,推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实现数字化转型新发展。

8.强化执法办案数字化。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支撑下的新型基层综合执法勤务模式,不断完善执法检查单功能,实现执法检查对象分类分级识别和预警提示。全面推进执法办案数字化,实现简易处罚案件全程“指尖办案”、一般程序案件重要办案节点平台管控,不断提升执法效能。依托市级智能识别系统,探索在部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事项推行非现场监管,实现违法行为智能识别、固化证据、自动派单,使执法更加便捷高效。

9.提升指挥调度精准化。完善贯通市、区、街乡镇三级的指挥调度工作体系,实现发现快速响应、力量快速调配、问题快速解决、指挥精准高效,形成从问题发现到处置,从常态运行调度到应急扁平化指挥调度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重大活动保障机制,通过数据分析科学研判,科学应用平台预警信息,统筹调度执法资源,提升保障工作水平。

10.推进执法联动网络化。横向上,加快推动平台与城市管理、水务、住建等业务部门连通融合,实现数据共享应用和业务流程对接,探索建立执法计划协同、勤务协同、处置协同的联合执法工作模式,完善案件移送、行业惩戒、行刑衔接、信用监管等工作机制,提升城市综合执法联动能力。纵向上,强化平台对市、区、街乡镇三级综合执法工作的统筹,建立城市管理问题联合处置和重大案件移送机制,做到上下联动、衔接有序、支撑有力。完善政企联动、政民互动机制,畅通参与、监督、互动渠道,引导通过市民城管通等方式参与城市治理,形成良性共治体系。

11.实现考评监督智能化。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考核评价机制,优化考核评价指标设计,减少数据填报,减轻基层负担,提升考评的公平性、科学性。探索构建日常综合考评机制,依据勤务情况、履职情况、执法办案规范性等维度汇总分析,实现实时、动态考评,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探索构建重点专项执法工作评价机制,开展执法精准度、执法匹配度、社会效果、人均执法量等方面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科学评价执法工作效果。构建执法办案的动态“监督链”,对执法办案实施全过程记录、全过程追溯、全过程监督,提升办案水平。

(四)以创新执法工作方式为突破,开展综合执法精细化提升行动

贯彻实施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分类分级执法,全面优化执法监管模式,健全管理和执法融合协同机制,持续提升执法精细化水平。

12.严格分类分级执法。落实《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分类分级执法工作管理规定》,完善执法对象动态分级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开,全面实现市、区、街乡镇三级的分类分级执法。进一步优化检查方式,科学合理制定执法计划,将更多执法资源配置到重点执法事项,以及存在违法行为的执法对象身上,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加强督促考核,将开展分类分级执法纳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纳入日常督察范围。持续加强培训指导,进一步增强执法人员分类分级执法意识。

13.优化执法监管模式。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探索建立风险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分类监管、科技监管、数据监管等多种监管模式相互支撑、综合应用的新型监管体系,营造公平公正的执法环境。深入优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双随机抽查清单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双随机抽查系统,推动抽查系统和分类分级执法工作融合,规范随机抽查程序,合理设定检查频次,主动公开抽查计划和结果,确保检查公开透明。

14.深化管理执法融合。落实城市管理行政体制改革部署,加快推进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融合衔接,加强协同联动,建立健全法制保障、联合培训、科技保障、常态化联络、信息汇聚共享、定期会商、重大案件报告、疑难问题研判等工作融合机制,推动形成管理与执法合力。探索建立市区两级城管执法部门牵头,生态环境、卫生健康、水务、农业农村等职权下放部门配合的联合指导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综合执法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努力形成“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基层综合执法新格局。

(五)以加强队伍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开展基层基础强化提升行动

持续强化“一个系统、一支队伍、一个标准”的理念,以全系统队伍管理专项行动为载体,夯实队伍基层基础,不断提升队伍管理建设水平。

15.加强系统建设。牢固树立系统意识,坚决扛起“管系统就要管队伍”的政治责任,市区两级城管执法部门主动承担起基层综合执法的统筹指导、综合协调、指挥调度、监督检查、教育培训等职责,推动构建顺畅高效、科学规范的市、区、街乡镇三级综合执法运行体系,形成一盘棋的局面。区级城管执法部门要主动适应管理体制调整新变化,强化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健全完善新体制配套的制度、规范和标准,优化内部机构和运行机制,科学合理调配人员力量,指导监督街乡镇开展综合执法工作,不断提升执法和服务水平。

16.加强规范建设。研究基层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标准,坚持“统一筹划、试点先行、分步推开、全面规范”的原则,充分发挥属地能动性,打造一批基层规范化建设示范执法队。严格贯彻落实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全面强化执法规范、着装规范、装备使用规范、仪容举止和语言规范、值班规范,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贯彻落实北京市行政执法公示办法、全过程记录办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修订并组织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领域三项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17.加强作风建设。持续巩固深化“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推动行风作风持续向好,树立新时代首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的新形象,打造北京城管新品牌。适时召开全系统“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补齐基层全面从严治党和队伍建设的短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18.加强能力建设。贯彻执行教育培训大纲,坚持分层组织、分类实施,系统开展岗位培训、业务专题培训、执法专项培训,提升培训科学化水平。聚焦专业执法能力培训和兼职教员培养,总结推广电力执法、燃气执法实训基地经验做法,探索建立其他专业执法领域的现场教学基地或场景教学点,加大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培训的比重,实行教、学、练、战一体化培训模式,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统筹牵动市区两级职权下放部门,定期会商分析,开展联合办训,推动下放职权业务培训走深走实。健全完善教育培训制度体系,推动教育培训服务精准化、模式实战化、手段智能化。

19.加强文化建设。开展“争先创优”“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加大先进典型培育推树和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向“最美公务员”张春山同志学习活动,争做“最美城管人”,挖掘、培育、树立一批张春山式的先进模范典型,激励广大执法队员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不断增强执法人员的荣誉感。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的组织作用,加强对一线综合执法队伍关心关爱,广泛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执法队伍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执法人员的归属感。建立尽职免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不断增强执法人员的获得感。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法制保障。各单位要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常态化,落实领导干部年底述法制度,把执法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与司法部门沟通,健全完善法制员队伍建设、案件审核等工作机制,提升基层法制工作水平。深化案例指导机制,逐步形成覆盖主要违法行为的案例库,通过典型案例、案例指引、法规释义等形式,加强对基层一线法制工作的服务指导。充分发挥公职律师和驻队律师作用,建立健全参与重大决策和案件审理工作制度,确保公正、依法履职。

(二)发挥督导作用。围绕重大活动保障、重点专项执法,统筹重点专项督察,进一步创新督察督导工作方式,实现督作为与督成效相结合、线上数据督察与线下现场督察相结合、日常督察与集中督导相结合、交叉督察与联合督察相结合、履职督办与考核评价相结合,不断扩大督导工作覆盖面。健全城管特约监督员常态化联络机制,不断创新联络活动形式,组织城管特约监督员列席有关会议、参加座谈研讨、查阅文件资料、发表监督意见,拓展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城管特约监督员工作质量和效果。

(三)加强科技支撑。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功能建设,强化数据的融合共享、智能分析、预警预判,让平台成为执法工作的智慧支撑。结合业务需求,实时校对基础数据,动态更新专项台账,有力支撑分类分级执法、挂销账管理、执法效果评估等工作。加快推动平台与区、街乡镇两级相关系统的融合集成,深化平台纵向贯通和横向协同应用。全面推进分级组织、分层递进的平台应用培训工作,使执法人员主动适应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趋势,强化大数据工作思维,提升智慧执法能力。

(四)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宣传引导的顶层设计,主动策划,主动发声,打通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工作成效,形成正能量社会舆论氛围。深入推广“执法+公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力量,助推执法工作。落实“八五”普法工作规划,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采取生动多样的形式,重点宣讲新修订、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增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社会支持率。深化城市管理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工作,鼓励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治理。

四、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抓好作风建设工作,实现以党的建设统领队伍建设,以队伍建设促进执法业务工作。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持续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和使命。固化市委巡视整改成果,把整改工作融入队伍建设和综合执法工作中,不断扩大巡视工作的效果。

(二)严格落实责任。各单位要结合本部门和本辖区工作特点和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任务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分管领导加强指挥调度,合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依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完善落实机制,严格责任追究,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各项任务。

(三)加强统筹调度。各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认真研判各项工作任务关系,把握好工作重点和时间进度,做到统筹推进、全面落实。贯彻执行年度部署、季度调度、月度点评、每周例会等工作制度,加强市、区、街乡镇三级上下衔接、整体联动,推动工作有序开展。针对重点专项工作中排名持续靠后的地区和单位,运用好帮扶指导、定期通报、约谈督导等机制,督促落实责任,提升履职水平。

(四)深入开展调研。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健全完善“领导包片、处(科)室包区(队)”联系制度,采取蹲点式、走流程、随机性调研等方式,突出问题导向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掌握基层工作推进情况,研究破解综合执法和队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围绕重大活动保障、综合执法改革、管理执法融合等内容,开展前瞻性、科学性的课题研究,推动成果应用转化,为各级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关政策:
相关解读: